创新先锋
今年颁发了 11 项国防部长奖,以表彰国防部和新加坡武装部队人员的创新,这些创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改善更为安全的工作条件。这种外骨骼套装并非为了让人们装扮成钢铁侠。
它们首次由作战后勤支援指挥部用于 2024 年国庆庆典物资打包工作,士兵们参与了数千个重型箱子的搬运和托举。
7 月 30 日,在国防部举办的 IGNITE 创新研讨会上,参观者在作战后勤支援指挥部的展位上亲身体验了这些套装。
该研讨会每年举办一次,旨在表彰国防部和新加坡武装部队中对创新做出杰出贡献的小组和个人。
以下是今年三个获奖项目的详细介绍!
后勤补给中的外骨骼套装
外骨骼套装是一种可穿戴装备,穿戴方式类似于背带,在进行重达 30 公斤的托举任务时为使用者的腰部提供支撑。
它使用感应器和电动执行器检测使用者的动作,并在托举运动中提供实时辅助,有助于减轻佩戴者腰部的压力,从而降低搬运重物时受伤的风险。
这是作战后勤支援指挥部获得非战斗类国防部长奖的众多创新成果之一。
这位现年 32 岁在北部补给基地担任工程集群指挥官的 Mohamed Syafiq Bin Mohamed Shah 少校指出,用户的反馈令人鼓舞。
“尽管需要优化任务选择以最大限度发挥套装的实用性……许多人反馈,背部压力和肌肉疲劳明显减轻,尤其是在反复进行托举任务后。”
关于未来将外骨骼套装用于其他任务,Syafiq 少校表示:“目前正在努力评估在其他行动中推广外骨骼套装使用的可行性。
“展望未来,外骨骼套装的未来迭代可能会受益于更全面的人体系统集成来支持整个运动链。”
双溪格当军营的履带式车辆自动清洗系统
装甲编队今年获得了战斗类国防部长奖,这证明了他们在培养浓厚创新文化方面的坚持不懈,两年来已产生 40 多个创新想法。
其中一项已在实际中应用的想法是双溪格当军营的履带式车辆自动清洗系统,该系统利用自动化、基于感应器的清洗系统对履带式车辆进行清洗。
这种创新系统减少了用水量、清洗时间和人力(从需要三名人员减少到一名!),缩短了训练后的作战周转时间。
谈到装甲编队的创新文化是如何从基层兴起时,装甲部队司令 Lim Han Yong 准将分享道,自动清洗系统是由双溪格当军营的操作员牵头开发的。
“我们认为,卓越文化并非始于高层,而是始于每一名士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积极授权各级人员发声、挑战常规和推动变革。
“我们建立了清晰的创新框架,使任何人,无论军衔高低,都能发现问题并将想法转化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用于直升机医疗后送行动的自动心肺复苏机和应急包
作为国防部长奖的表彰获得者,第一医疗中队努力培养单位中每位成员的创新精神,并将其作为日常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医护人员将分享他们面临的挑战,然后作为一个小组集思广益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来缓解他们的痛点,现年 33 岁的指挥官 Isaac Chay 中校说。
在直升机医疗后送行动中采用自动心肺复苏机是这样一种解决方案。
“(这种机器)确实源于军事行动需求,我们需要创新并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在这类任务中,我们只有一名军医和一名医护兵……因此人力非常宝贵,”他解释道。
自动心肺复苏机的使用为直升机上的医护人员腾出了时间,让他们可以着手处理其他任务,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高质量的护理。
应急包是目前用于直升机医疗后送行动的另一项创新,它源于他们的战备军人的建议,Chay 中校(医生)指出这是 “他们单位的一项优势”。
“不再需要去五个不同的隔间拿取不同的物品,现在所有东西都集中在这个包里。这有助于节省时间,对医护兵来说也很高效,” Chay 中校(医生)说。
对创新的承诺
今年的颁奖典礼于 7 月 30 日在国防部举行,共有 139 名个人、小组和单位因其努力而获得表彰。
国防部长陈振声在研讨会上发言时强调了在国防部和新加坡武装部队中倡导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对于每一代新兵,我们都必须继续向他们灌输持续创新和改进的精神,要明白这是我们作战能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