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刀演习在一体化攻击作战中加大无人装备的运用
在第十届铸刀演习中,新加坡武装部队扩大了有人平台和无人平台之间的整合,为了增强在动态变化的现代战场上的实力。过去 20 年间,新加坡武装部队在铸刀演习中测试并验证了新流程、新系统与新技术。这项演习是新加坡武装部队最复杂的海外演习之一。
今年是这项两年一度演习的第十届,于 9 月 6 日至 21 日在美国爱达荷州蒙廷霍姆空军基地举行。
该基地广阔的训练区域与空域 – 面积是新加坡的 20 多倍!– 为服役人员提供了宝贵机会,使其能在综合实弹演习中检验训练成果,这也是对新加坡武装部队战场侦察与攻击能力的检验。
来自各军种和国防科技界的 800 多名人员,以及新加坡空军部队的 30 架军事装备和额外的微型或迷你无人机参加了本年度的演习。
适应现代战场的挑战
随着世界各地冲突中使用的新战术和新技术,新加坡武装部队从这些现代战场中汲取了教训,铸刀演习仍是检验这些作战概念的有效平台,演习总监 Teo Soo Yeow 准将说。
他强调了 2025 年铸刀演习的两大新亮点:加强商用无人机的整合应用,以及引用新加坡空军部队敏捷与创新数码处(RSAF Agile Innovation Digital,简称RAiD),以便在作战期间实现快速软件开发。
扩大商用无人机应用
在本届演习中,商用现货无人平台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些平台将与有人平台协同参与一体化攻击任务。
三种微型或迷你无人机 – 10 架 Ascent Spirit、4 架 Skydio X10 和 4 架 Neros Archer –首次在演习中亮相。无人机总数也较 2023 年铸刀演习增加了一倍多,从 11 架增至今年的 24 架。
“通过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最合适的机型,发挥这些装备的优势与性能,我们能确保任务成功并更从容地应对挑战,” 无人机快速作战应用、整合与部署部队 (Drone Rapid Operationalisation, Integration and Deployment,简称DROID)指挥官 Tay Cheng Chuan 中校解释道。
例如,Ascent Spirit 无人机配备了由国防科技局研发的额外侦察模块,可自主集群飞行以探测可疑目标。
Skydio X10 无人机可在无全球定位系统信号的情况下飞行,并具备半自主避障能力;而 Nero Archer 则是三款中速度最快的机型。
大规模、实战化训练
对于 Javier Tan Jun Juan 上尉等飞行员而言,得益于蒙廷霍姆空军基地广阔的空域,铸刀演习的训练让他们能在更复杂的场景中见证各平台的整合,包括如苍鹭一号无人驾驶遥控侦察机等无人机。
他认为这种协同配合对最大化新加坡空军攻击装备的效能尤为重要。
曾为新加坡武装部队带来全新无人作战能力的苍鹭 1 号无人机,如今已形成成熟的操作流程,为军事人员在训练中整合新无人机提供了参考依据。
苍鹭 1 号无人机飞行员 Cheong Rong Hao 上尉解释了该无人机如何融入多层无人机系统概念:“微型或迷你无人机可在低空打击目标,但苍鹭 1 号无人机的续航能力比这些较小型的无人机更强。
“总而言之,这些不同层级的无人机系统是新加坡空军部队侦察与攻击工具库中的不同工具。”
武器系统军官 Hannah Teo 上尉也指出,微型或迷你无人机与 F-15SG 的进一步整合,有助于提升其感知与攻击能力。
“多感知装备意味着我们能获取更及时、准确的信息,确保攻击精准且有效。”
整合与适应是我们的制胜优势:陈先生
9 月 9 日至 13 日,国防部长陈振声在美国访问期间,将2025年铸刀演习作为其行程的最后一站,探访了军事人员。
他听取了新加坡武装部队一体化侦察打击任务最新进展的简报,并探访了驻蒙廷霍姆空军基地的新加坡空军和平卡文五号分遣队家属群体。
陈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海外训练具有重要价值,且有在四大军种及国防科技领域中检验各方面的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性。
“从近期全球冲突中我们认识到,军事行动不仅是打击目标那么简单。关键在于整合各类能力,不仅要达成战术成果,更要实现作战与战略层面的效果。”
谈及新加坡武装部队近期决定采购 4 架波音 P-8A 海上巡逻机以替换现有福克-50 机型的计划,他表示,后续将公布其他装备的采购消息。
以补充 P-8A 机型的功能,提升新加坡武装部队在海上领域的态势感知能力。
他补充道,新加坡空军首批 F-35 战斗机预计于 2026 年底交付,并将在阿肯色州史密斯堡的埃宾空军国民警卫队基地组建新中队。
“在这个新基地,不仅新加坡空军部队将进行训练……其他装备相同或类似平台的伙伴国也将在此开展行动。
“这将使我们能够分享经验、相互学习……未来,我们将考虑在该基地部署其他必要平台,以整合我们的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