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ng their bearings amid choppy seas

https://www.defencepioneer.sg/images/default-source/_migrated_cn/30jun21_news1_photo1a747ca3a2-1183-4db4-8880-d5e8c2a78ef3.jpg?sfvrsn=53936ef0_2 https://www.defencepioneer.sg/pioneer-articles/陆军新成立感知和打击资产总部-迈向下一代
https://www.defencepioneer.sg/pioneer-articles/陆军新成立感知和打击资产总部-迈向下一代
陆军新成立感知和打击资产总部,迈向下一代
30 Jun 2021 | OPS & TRAINING

陆军新成立感知和打击资产总部,迈向下一代

下一代陆军将拥有更好的感知和打击能力,视野更清晰,射击速度更快。

黄医生(中)在三军总长王赐吉(Melvyn Ong) 中将(左侧)、陆军总长吴仕豪(Goh Si Hou)少将(右侧)及国防部、陆军和国防科技局(DSTA)其他官员的陪同下参观新成立的第 6师感知和打击总部(6 Div/HQ SS)。

下一代陆军将拥有更好的感知和打击能力,使其拥有更清晰的视野和更快的射击速度。

作为这一努力的一部分,全新的感知和打击总部 (HQ SS) 于 2020 年 11 月成立,统管陆军的战术情报和火力能力。

新成立的感知和打击总部是第 6 新加坡师(6 Div)下属陆军情报总部和新加坡炮兵总部重组而成的。

6 月 28 日,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视察了位于万礼山军营刚刚成立的第 6师感知和打击总部。

作为这次访问的一部分,他主持启用了 TPQ-53 武器定位雷达 (WLR) 和带有先进迫击炮系统的备莱斯轮式装甲支援车 (PSCV)。他还推出了正在进行试验中的 Veloce 15 (V15) 微型无人机 (mUAV)。

这些资产构成了陆军最新感知和打击能力的一部分。

黄医生将车牌贴在支援车上,标志着备莱斯PSCV(迫击炮)的入列。

黄医生在访问结束后指出,武装部队继续走在向下一代转型的轨道上,"即使是在我们应对冠病19 的时候,我们也要确保武装部队继续发展。

"总的来说,我们将使用更多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据分析。"

更精干,更有能力的部队

感知和打击能力是陆军收集和理解信息,然后执行有力回应的能力。

在陆军准备成为一支更精简、更有活力的部队时,它们将成为陆军的关键推动因素,第6师师长李一进准将(BG Lee Yi-Jin)说。

"一支更精干的部队需要把更多的战斗力输送到前线。感知和打击能力都是战斗力武器库的关键要素,"他说。

"你如何投射战斗力……也将变得更加复杂,无论是(通过)更好、更及时的情报还是反应更灵敏的火力,"他补充说。

第 6师感知和打击总部负责人李准将表示,感知和打击能力是下一代陆军的关键推动因素。

为了建立感知和打击能力,陆军将利用技术作为力量倍增器。

TPQ-53 WLR 和 mUAV 等感知资产使第 6师感知和打击总部能够通过早期探测"看得更清楚",并针对威胁提供早期预警。这为机动部队提供了更好的实时态势感知能力,从而可以进行快速反击。

TPQ-53拥有探测、分类、跟踪和确定敌方火箭、大炮和迫击炮威胁的定位能力,从而扩大了陆军的雷达覆盖范围。

它在固定方向上可旋转扫描 60 公里的范围,而其前身 TPQ-36 和 TPQ-37 WLR 只能在固定方向上扫描 50 公里的范围。

V15无人机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混合垂直起降固定翼系统,采用四旋翼进行垂直起飞和固定翼螺旋桨前飞。

同时,V15 mUAV 将取代 Skyblade III 微型无人机,以满足新加坡陆军的战术情报、监视和侦察要求。

"它很轻,很容易在现场组装。它具有垂直起降能力,适用于像我们这种不得不在狭小空间内作战的单位,"李准将说。

V15 mUAV 的最大起飞重量为 17.5 公斤。它的受控范围可达 15 公里,比其前身提高了 87%。这使陆军能够进行有效的最后一英里空中监视,尤其是在难以部署地面部队的地区。

这种有人-无人组合也意味着陆军能够成为一支具有更高作战灵活性、更具杀伤力的部队。

与 120 毫米拖曳迫击炮相比,备莱斯PSCV(迫击炮)(前面)实现了自动化且部署速度更快,使陆军能够"更快地射击"。

陆军还将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并以更快的速度作战,以支持动态和不断变化的作战环境。

诸如安装在备莱斯PCSV(迫击炮)上的 120 毫米先进迫击炮系统之类的打击资产是自动化的,使 第 6师感知和打击总部能够"更快地射击"并提高其响应能力以支持快节奏的作战。

备莱斯PCSV(迫击炮)将取代 120 毫米拖曳迫击炮。它的部署速度比其前身快了80%,射速提高了 67%。

由于其自动化和更强的射击能力,它只需配备三人即可操作,是其前身的一半。

国防科技合作

确保把所有系统很好地集成在一起的是国防科技社区。

"我们所有的系统都需要联网,并且无缝衔接地运作…… DSTA(国防科技局)是系统集成商,他们发挥了关键作用,"李准将说。

DSTA 开发的系统之一是机器人指挥、控制和通信 (RC3) 系统,这是陆军现有 C3 系统的扩展,包括无人能力。

"(C3) 帮助操作员快速感知并决定下一个行动方式……RC3 是一个枢纽,它允许同时控制和监控多个无人系统,为协调任务勾画出综合态势图," DSTA陆军系统署署长(能力发展)蔡嘉玲女士(Cai Jialing)说。

战术情报处理 (Ti-Pro)移动应用程序使用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来帮助部队识别战术目标并将资讯快速传递给总部。

RC3 的应用包括自动目标识别和智慧路线规划,前者见于Ti-Pro 移动应用程序之中。

该应用程序由 DSTA 和陆军情报总部开发,它应用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来自动识别战术目标,例如敌方车辆。

地面侦察部队只需要使用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即可捕捉目标图像,并自动生成一份报告,将目标的识别和地理标记位置发送到战术总部。

从第三代陆军迈向下一代

这些技术和发展标志着陆军从第三代迈向下一代。

开始于 2004 年的第三代陆军着力建设陆军在精准资讯、火力和机动方面的能力。

今年 3 月,新加坡陆军进行了一次顶峰演习。来自新加坡第 3 师及其组成单位的现役军人和战备军人参加了这次演习,以测试其第 3 代合成兵种师 (CAD) 的能力。

它实现了第 3 代 CAD 的全面作战能力,验证了其作为精准和联网部队的能力。

Suggested Reading
立志领导,忠诚服务
PEOPLE
13 Sep 2025

团队协作、纪律严明与坚韧不拔:这些价值观在 Nithira 少尉和 Dylan Loo 少尉的体育生涯与求学时光中深深扎根,并继续指引两位新晋新加坡武装部队军官前行。

Cover story
铸刀演习在一体化攻击作战中加大无人装备的运用
OPS & TRAINING
12 Sep 2025

在第十届铸刀演习中,新加坡武装部队扩大了有人平台和无人平台之间的整合,为了增强在动态变化的现代战场上的实力。

Feature
总长、水手、兄弟
PEOPLE
03 Sep 2025

She used to serve on the 如果说舰艇的心脏是引擎,那么 Malcolm Tan 三级军事专才便是保持这颗心脏脉搏健康的人:他确保船只和船员都处于最佳状态。

从加沙援助空投任务归来
OPS & TRAINING
02 Sep 2025

Feature
导师与榜样
PEOPLE
01 Sep 2025

She used to serve on the 看到他的受训者变得更强大、更自信,这给他的工作带来了快乐。来认识一下空战学校指导员 Louis Lee 上尉。

Feature
塑造士兵
PEOPLE
29 Aug 2025

She used to serve on the 精卫兵Muhammad Aliff三级准尉热衷于对他所带的领士兵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Feature
国庆庆典的幕后准备工作
COMMUNITY
28 Aug 2025

She used to serve on the 数月的辛勤付出与周末的全力投入,全都是为了新加坡这场最盛大的生日庆典。让我们来看看今年国庆庆典的幕后准备工作!

Feature
目标导向的训练
PEOPLE
27 Aug 2025

She used to serve on the Nathanial Ng军士长以沉稳而坚定的奉献精神,向新加入陆军速应部队 (Army Deployment Force) 的操作员传授正确的知识与技能。

Cover story
在空中和海上运行
TECHNOLOGY
22 Aug 2025

这套装备专为传感器监督员设计,助其在空中、海上紧急情况下求生。

成为专业军士领导者
PEOPLE
21 Aug 2025

Defred Lau三级上士和Danish三级上士在获得专业军士军衔之际,庆祝他们国民服役旅程中的里程碑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