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国防创新,展翅高飞

https://www.defencepioneer.sg/images/default-source/2bfc39f6-5a2f-47ef-976a-5d3ce9be7f25/1c47b8009-a98a-4ed6-a879-d47e75dbec12.jpg?sfvrsn=1101518c_1 https://www.defencepioneer.sg/pioneer-articles/26nov24_news1_zh
https://www.defencepioneer.sg/pioneer-articles/26nov24_news1_zh
凭借国防创新,展翅高飞
26 Nov 2024 | TECHNOLOGY

凭借国防创新,展翅高飞

//撰文:符銘恩// 照片:王義强及承蒙受访者友情提供 

具有增强飞行能力的混合无人侦察机和分析互联网数据以检测在线恐怖主义威胁的软件系统–这是今年国防科技奖颁奖典礼上的一些项目。 

王骋力先生(中)与小组成员蔡镕骏(左)和谢思敏(右)。领导开发V15无人侦察机的王先生强调,只有通过小组的集体努力,它的成功才有可能。

一种将垂直起降与固定翼飞行性能相结合的微型无人侦察机系统?

V15无人侦察机是一种混合设计,它解决了传统无人侦察机的局限性,例如起飞和降落需要跑道或降落伞,同时提高了操作灵活性。

这是41岁的王骋力的创意,他也是V15无人侦察机开发小组的负责人。

大多数现有的微型级无人侦察机在发射和回收阶段都面临着挑战。

为了起飞,它们通常需要笨重的地面设备,如弹射器,这增加了后勤齿尾比。着陆时,可以使用降落伞或安全气囊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容易受到阵风的影响。由于使用了如此高力度的方法,这些方法往往会对无人侦察机造成损坏。

虽然多旋翼无人侦察机能够实现垂直起降,从而绕过这些起飞和收回挑战,但它们的飞行时间短从而限制了任务持续时间。

V15无人侦察机解决了所有这些问题。

“在垂直起降模式下,V15将在没有额外地面设备的情况下从限制空间起飞和降落,使其容易让士兵部署。

“在固定翼模式下,V15具有较长的飞行续航能力,使士兵能够完成侦察任务。它的飞行控制系统还确保了以最小的冲击平稳着陆,减少损坏,同时补偿了风和阵风的影响,”国防科技研究院机器人部门的项目主任王先生解释说。 

V15无人侦察机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进行了广泛的测试,以测试其性能。

压力下的卓越工程

V15无人侦察机的飞行距离为15公里,操作高度为2,000英尺,续航时间为3小时,使其成为远程监视任务的多功能工具。

其混合飞行控制系统确保了垂直起降和固定翼模式之间的平稳过渡,即使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亦是如此。

该系统还包含多层自主性,使操作员能够专注于他们的核心监视任务而不受干扰。 

V15无人侦察机的用户友好设计允许一个两人小组在10分钟内组装和准备发射,并且同样快速地将其装箱,而无需额外的工具。 

“无人侦察机对于陆军执行监视任务至关重要…(而且)部署的便利性是一个关键考虑因素,”王先生说。

“我们希望V15能够在限定的空间内进行操纵,并准备好在最短的时间内部署。这直接支持士兵实现他们的任务目标。” 

V15无人侦察机的用户友好控制系统允许一个两人小组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设置和操作它,内置的自主层使操作员能够专注于核心监视任务。 

为了确保它适合部署,该小组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对V15无人侦察机进行了无数次测试。测试期间的一些挑战包括恶劣的环境条件、设备故障和强风。

这些试验不仅增强了系统的坚韧性,还展示了其操作灵活性。

“通过广泛的测试,我们验证了无人侦察机的流线型空气动力学和高效推进,”王先生说。

“每一次挑战都促使我们进一步改进V15,使其更具韧性。” 

王先生(左三)从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左二)手中接过小组(研发与技术)奖,以表彰他的小组在提高新加坡武装部队的监视能力方面所做的贡献。 

向这个国防科技领域的佼佼者授予荣誉

由于他们的创新,V15无人侦察机开发小组在11月26日的国防科技奖颁奖典礼上被授予小组(研发与技术)奖。

颁奖典礼在国防科技研究院礼堂举行,表彰那些帮助新加坡武装部队保持其防御能力的杰出贡献。

今年的获奖者包括来自国防科技界的两名个人和四个小组,其中包括国防科技局和国防科技研究院。

推进数码防卫 

个人(工程)奖获得者Ong Khoon Kiat先生在开发敏捷系统以应对网络威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确保新加坡在数码领域的韧性。

其中的一位个人奖获得者Ong Khoon Kiat先生,他致力于检测和应对网络威胁(包括错误信息和极端分子宣传)的软件系统。

分析人员每天使用这些系统,帮助国防部和新加坡武装部队制定迅速有效的对策。

“我工作的关键职能之一是开发软件系统,分析来自互联网的数据,以检测网络恐怖主义威胁。这些系统在支持安全行动和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获得个人(工程)奖的Ong先生解释说。

这位39岁的他是国防科技局的一名司长(科技发展与协作)。

他的小组与当地初创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研究机构广泛合作,将尖端技术整合进新加坡的数码防卫。

捍卫未来 

Ong 先生(右)从黄医生(左)手中接过个人(工程)奖。 

获得国防科技奖对Ong先生来说是一次谦卑的经历,他对导师们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

“这个奖项肯定了我们为保护新加坡利益所作出的努力。这反映了我的同事、合作伙伴和导师的集体贡献,他们在整个旅程中激励了我,”他说。

Ong先生专注于创新与合作,旨在继续突破界限,保护新加坡的数码未来。

“真正的能力在于开发这些系统的人。在前辈工作的基础上,我和我的小组将继续致力于提高本土国防技术能力的任务,”他补充说。

“这是影响我们的士兵和任务的重要工作。无论这段旅程需要多长时间或多么具有挑战性,都必须完成。” 

Suggested Reading
逐渐变强,以军官身份毕业
TECHNOLOGY
26 Nov 2024

乍看之下,Khaireen Bin Misrawi少尉与其他正在参加国民服役的新加坡男孩并无二致。

Cover story
军中姐妹花
TECHNOLOGY
26 Nov 2024

一位脚踏实地,另一位渴望冒险 – Rebekah Abbott上尉和Hannah Abbott上尉(医生)分享军旅成长与签约军队的喜悦。

Cover story
四位女性,四个军种,19载的姐妹情谊
TECHNOLOGY
26 Nov 2024

认识一下Toh Bao-En六级军事专才、Nah Jinping中校、Tong Wei Lynn中校和Tung Wanling高级中校。

Feature
自2025年7月1日起上调国民服役津贴
TECHNOLOGY
26 Nov 2024

此次津贴上调是加强国民服役经验和表彰服役人员贡献的一系列措施之一。

Feature
新加坡武装部队将扩建德光岛训练区域;新加坡武装部队军训城已开放用于训练
TECHNOLOGY
26 Nov 2024

德光岛将进行扩建,使其范围扩大至10公里,这是新加坡武装部队为打造更高效、更真实训练的基础设施而进行的投资举措之一。

在新加坡武装部队与新加坡民防部队联合调派中,战斗医务兵学习拯救生命
TECHNOLOGY
26 Nov 2024

Chen Anhong下士在与新加坡民防部队调派的六个月时间里,积极治疗患者并提供紧急医疗服务。

Cover story
新加坡武装部队将采购新型步兵战车、多两艘潜水艇;并提升无人作战能力
TECHNOLOGY
26 Nov 2024

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国防部开支预算时,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强调了新加坡武装部队打造下一代作战部队的长期规划。

模拟停电、网络钓鱼攻击将作为全面防卫演习的一部分进行
TECHNOLOGY
26 Nov 2024

在今年的“新加坡准备就绪演习”中,重点关注网络威胁造成的电力中断,挑战新加坡人在日益数码化的世界中保持韧性和做好准备。

为更伟大的目标服役
TECHNOLOGY
26 Nov 2024

四级军事专才 Fion Lim Jia Hui 和四级军事专才 Yee Jia Jun 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响应号召,将他们的技术知识投入到新加坡的防御中。

Feature
新加坡武装部队中的缘分
TECHNOLOGY
26 Nov 2024

Jayaram Venugobalan Naidu少校和Kasturibai Athmaram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派驻到同一单位后重新建立联系,从同学变成知己。